6月14日雷雨中的午餐

(本故事采样于真实的交谈,部分文字由ChatGPT补充)

夏初的中午,空气仿佛被水汽泡胀得沉重。又是台风天,窗外雷声滚滚,雨水泼天而下,像是上天在清洗整个校园。电子系的实验室窗玻璃上挂满了雨珠,屋内却闷热不堪,唯一的风来自角落那台呼哧呼哧喘着气的落地扇。

几位博士生聚在休息室,勉强挤出一点空间,各自拆着外卖盒。又是乌鸡米线,空气中弥漫着香辣酱、卤蛋、咖啡混杂的味道,像一锅由高压生活炖出来的青春。

Nomad坐在角落,夹着凉掉的煎蛋,突然说:

“老莫,读博做FPGA加速方向能不能搞呢?”

话音刚落,实验室一瞬陷入短暂的沉默,只剩下外头雷雨声灌进屋子里。

坐在靠窗一侧的老莫抬起头来,他没吃饭,只是握着一杯兑了冰块的黑咖啡,像往常一样一脸疲惫,眼神却清醒。他盯了Nomad一眼,叹了口气,说:

“现在读博士还搞这个?建议换导师,或者早点跑路。”

众人笑了,笑声中带着些调侃、些许认同,还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照不宣。

Nomad并不恼,眨了眨眼,说:“支持啊,我是认真的。不仅是FPGA,整个数字IC这一套,关键点其实在软件不在硬件。核心是——能不能找到别人没开发过的坑,咱自己填一下。”

老莫抿了一口咖啡,眼角带笑,声音懒洋洋地丢过来一句:“基本上可以鉴定为是江湖庸医的水准。”

另一个博士生在拆茶叶蛋,笑着接话:“不过他这话也没错呀,像现在AI加速、边缘计算这些,很多时候硬件不是问题,问题是能不能让它跑得起来,跑得快。”

Nomad点头,像是找到了支持:“我一直觉得,FPGA开发者社区应该也能形成自己的GitHub和Paper with Code,就像搞深度学习的那帮人一样。”

有人咕哝着:“那是烧钱堆出来的……”

但Nomad声音没停:“我们真正要实现的,是创造一个社群。只要开发者数量足够多,自然就会出现代码共享的平台,自然就会有人做debug服务,自然也会出现各种供人即插即用的IP。”

实验室一瞬间安静了,老莫终于开口,半讥讽半认真:“但这不是Xilinx和Intel他们公司该考虑的事吗?你一个博士生搞社群?”

Nomad摇头,神情罕见地认真:“不不,这是每一个FPGA开发者共同的愿景。Github也不是哪个公司开发的,但它确实推动了整个软件行业。我们也可以,只要……我们愿意试。”

屋外雷声再次炸响,玻璃窗轻轻抖了一下。老莫靠着椅背,望着窗外模糊一片的雨幕,沉默了几秒,然后笑了一声。

“你愿意试,那你就去做。”他说,“别等别人造船,有时候你得自己撑起一块木板,就算只是让别人知道这片海能漂。”

他低头,打开笔记本,翻出那个已经一年没动的私有仓库,敲下一行字:

“FPGA开源社群计划 v0.1,夏初启动,雷雨为证。”

Nomad笑了,伸手去碰老莫的屏幕,敲下一句:

“等晴了,我们搞个README。”